贞观四年元月,“火炕”一词已在一些中等阶层之家悄然传开。年后正是亲朋好友频繁走动之时,也是生意、工作往来上,打交道、攀关系的小高\潮。

刘主簿作为永宁县的小新贵,后院夫人那的迎来送往也跟着多了起来。冬日天冷,来拜访的女眷都被带到了烧着火炕的待客室,这样一来,刘家的新式“土床”便呈现在一部分人眼中。

只是当时还没有出十五,不好在家门里破土动工,这些人不过打听了堆砌火炕匠人的称呼、住所,哪里想到,自己要派人去请时,那匠人已然进了府衙!

府衙啊,这就是要给明府家里盘炕了。那火炕就好到连府尊都青睐的地步?

一时间,火炕真正在县城里大火起来。

苟超这边连县令家还没答对好,后面就又多了好些订单。这些订单大都来自城里的缙绅富户,有两家甚至是县丞、县尉。

给这些人家做活肯定不能亏了苟超,没准赏钱比县令还要给的多。可是,他还真犯了难。

这些人里,哪家做活,都得细致美观,是万不敢糊弄的。要是他们之间互相走动之下,发现自家的比不上另一家,那时候还不把自己生吃喽。

若是每家都去,他一个人估计做到三月底也做不完。

可若是仅去几家,岂不是把剩下的都得罪了?

哎,自己一小老百姓,哪个瞧着不顺眼,还不跟碾蚂蚁一样的收拾。

他这点小忧愁说出去估计都得挨揍,不说与这些人家搭上关系,是多少人想求都求不来的;就是人家给的工钱、赏赐加起来,都够他种地种上几年的,还有担心做不完?

这要是交道那些匠人手里,巴不得一直不完,从年初做到年根底下才好呢!

可苟超不这么想,他还盼着赶紧回去收拾土地呢。

从县丞家出来时,就已经入了二月天,天气渐暖,是开始整地的时候了。

心底对郑县令多少还存了一丝不满,但不可否任,因着他的关系,自家可是多了好些田地。

二百多亩土地啊,自己都成大地主了!

可惜土地多了也发愁,没有拖拉机、小手扶,两三个壮劳力都种不完,何况,他就一半大小子。

虽说把这些单子都接了,要比种田赚的多得多,但,不时就好杞人忧天的苟超可不敢这么做。

连着三年天灾,谁敢说第四年就一定风调雨顺?要是点背地又轮上天灾,那永宁县也难保不受波及。

大灾之年,再多的钱财也是废铜烂铁,哪比得上粮食让人心安,苟超早就算计今年要多侍弄些田地,也过过家有余粮的瘾。

“大郎说得可是真的?!”

县尉家的管事以为自己听错了,满脸的难以置信。

“嗯呐,管事大叔人头熟,想来这县里的瓦匠有不少都认得,还麻烦帮我问问,有没有想学这手艺的,我细细地教上两天估计也就会了。”

这赵大郎莫不是疯了,好好地买卖不做,静要把独门的手艺教给别人,让别人来做?

“大郎可要想好,且不说这盘一铺炕非是一两个铜板的丁点小利,就是与后面的人家有了来往,对大郎也有莫大好处,大郎就真舍得让与别人?”

这杨管事还挺厚道,苟超朝他感激一笑,说道,

“是真想好了,眼看就要农忙,家里没人可不行。烦请管事大叔帮我张罗张罗,多找两人,这样等着的人家也不用久等。”

杨管事有心劝他大不了买几个奴仆回村忙活,可这样一来就有些交浅言深;又想到自己从中牵线还能赚几分好处……

唉,罢了(liao),谁还没有个少不更事的时候。

“大郎既已想好,那就都包到某身上,定寻些小有资产的泥瓦匠人,也能多给大郎些个谢钱。”

杨管事办事起事来,又牢靠又利落。想到什么手艺传的太开,就不值钱了。于是仅找上城里有名的三家匠户,说了来意。

匠人圈子本就小,这些日子富贵之家广动土石,为的什么,早就耳闻。

只是再怎么嫉妒眼红,也不敢对那传说中的赵家小子动手脚,瞧他做活的那些人家,说不上有什么背景呢。

苟超的决定,对他们而言正是瞌睡碰上枕头。一面暗暗嘲笑他的短见,一面争相出高价想要学到这门手艺。

后来杨管事从中斡旋,帮着定了学费,苟超才从盘炕事业里解脱出来,得以回村。